碳中和碳達峰

地大熱能: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建設地熱高效利用,推動“雙碳”目標_綜合智慧能源_地大熱能

地熱能作為五大非碳基能源之一,是國家碳中和路線圖的重要構成。地大熱能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建設地熱高效利用,推動“雙碳”目標發展

那么,在“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下,又該如何高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推動能源結構轉型
 
例如廣東廣東地熱資源儲量占全國的10%,但開發總量92%用于溫泉旅游
雖然“溫泉經濟”帶動相關產業蓬勃發展,但將寶貴的地熱資源只作為旅游開發,普遍存在地熱資源浪費嚴重問題。



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建設地熱(摸清地熱資源分布地質賦存條件、熱儲特征、地熱資源的質量和數量等,并對其開采技術、經濟條件等作出評價,為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依據。)以達到高效重復利用,才是真正推動綠色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初衷。同時,要保持耐心,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兼顧,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政府推動地熱能開發利用

2021年9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各地基本建立起完善規范的地熱能開發利用管理流程,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比2020年增加50%,在資源條件好的地區建設一批地熱能發電示范項目


2020年11月25日,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審核有關工作的通知》,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相關規劃項目補貼清單審核、公布等有關事項作出要求。通知指出,符合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相關規劃的陸上風電、海上風電、集中式光伏電站非自然人分布式光伏發電、光熱發電地熱發電生物質發電等項目要求的均可分批納入補貼清單。
 
地熱能分類
地熱能利用主要分為直接利用地熱發電兩大類。地熱能直接利用已廣泛地應用于工業加工、民用采暖空調、洗浴、醫療農業溫室、農田灌溉、土壤加溫水產養殖、畜禽飼養等各個方面。地熱發電是把地下的熱能轉變為機械能再轉變為電能的能量轉變過程,在全球20多個國家已有應用。
 
地熱能利用
(1)地熱直接利用,主推集中供暖+冷熱站
進行大型集中供暖地熱能供暖發展的必然趨勢。地熱能集中供暖,能夠提升對能源本身的高效利用,降低城市應用造成的能源損耗。冷熱站將深層的地熱井供暖淺層地源熱泵制冷結合起來,不僅可以集中供暖,也可以集中制冷,不僅提高了生活的舒適度,也極大地提高了能效。
 
(2)地熱發電技術,探索深層地熱能利用
地熱發電地熱能最高的利用形式,是一種新能源整體實力的體現。目前,我國的地熱發電,依舊受資源條件和開發水平的限制,能夠進行高溫地熱發電淺層區域并不多,但通過國家政策扶持,《意見》提出,將穩妥推進地熱能發電示范項目建設。為此將抓緊攻關地熱能發電關鍵技術和成套裝備,為今后地熱能發電的規模化發展奠定技術儲備。適時出臺電價或相關支持政策,在西藏川西、滇西等高溫地熱資源豐富地區組織建設中高溫地熱能發電工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中低溫干熱巖地熱能發電工程。支持地熱能發電與其他可再生能源一體化發展。
 
(3)地熱梯級利用,實現多功能綜合規劃
熱能太陽能風能利用的最大區別在于,可以根據不同溫度層次,進行分層的梯級利用高溫進行地熱發電后,帶有中溫的余水還可進行地熱供暖,而供暖后的余水,經過處理后輸入其他管道進行梯級利用,使每個階段的溫度得到充分利用,既節約了資源,又提高了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多角度收益,是全面提升地熱能競爭力的一個有效手段。
 
地熱能+應用趨勢
碳達峰、碳中和成為2021年熱議話題之一。在“雙碳”目標下,作為地熱能主力的能源企業也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地大熱能通過地熱能“+ ”多能互補模式,將地熱這一地球本土的未來能源和來自太陽系的其他可再生能源,諸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結合起來一并加以開發利用,打造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