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國家政策

地熱能因地制宜清潔取暖助力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

冬季是重污染天氣高發季節,為持續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2021年10月29日,生態環境部等十部委和相關七省(市)政府聯合印發《2021-2022年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將對高耗能高污染項目進行遏制,加強對引發大氣污染的多個源頭的綜合治理。鼓勵各地積極采用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可再生能源供暖方式。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的原則,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清潔取暖技術路線。

 

方案》提出,考慮各地秋冬季大氣環境狀況和區域傳輸影響,2021-2022年秋冬季攻堅范圍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基礎上,增加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山東東部和南部、河南南部部分城市江蘇省徐州連云港、宿遷市,安徽省淮北、阜陽、宿州、亳州市參照本方案執行。

 

具體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唐山、秦皇島、邯鄲、邢臺、保定、張家口承德、滄州、廊坊、衡水市,雄安新區,定州、辛集市;山西省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大同、朔州、晉中、運城、忻州、臨汾、呂梁市;山東省濟南淄博棗莊東營濰坊濟寧、泰安、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河南省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濟源市;陜西省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市(含韓城市)及楊凌示范區。

 

清潔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氣、電、地熱、生物質、太陽能工業余熱、清潔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清潔化能源,通過高效用能系統實現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為目標的取暖全過程,涉及清潔熱源、高效輸配管網(熱網)、節能建筑(熱用戶)等環節。

 地熱能因地制宜清潔取暖-地大熱能


《方案》要求,全面完成發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任務目標。將確保群眾安全過冬、溫暖過冬放在首位,集中資源以區縣或鄉鎮為單元成片推進清潔取暖。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的原則,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清潔取暖技術路線,確保居民可承受、效果可持續,居民“煤改氣”要堅持“以氣定改”。

 

根據《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到 2021 年,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0%,替代散燒煤(含低效小鍋爐用煤)1.5 億噸。2021 年,城市城區全部實現清潔取暖,35 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除;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清潔取暖率達到 80%以上,20 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拆除;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 60%以上。

 

《方案》指出,全力做好氣源電源等供應保障。加大電煤保供力度,保障火電廠機組發電能力,加強“煤改電”用戶電力供應保障,做好配套電網設施運行維護,確保“煤改電”用戶溫暖過冬。鼓勵各地積極采用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可再生能源供暖方式,大力支持新型儲能儲熱熱泵綜合智慧能源系統技術應用,探索推廣綜合能源服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各地嚴格落實清潔取暖補貼,針對補貼政策陸續到期的情況研究完善相關政策,中央財政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在一定時期內適當給予運營支持。清潔取暖補貼因地制宜,區別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差異化精準施策,重點向農村低收入人群傾斜,不搞“一刀切”,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同時,加大燃煤鍋爐(含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干設備等燃煤設施)、爐窯淘汰整治力度。2021年12月底前,基本淘汰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保留的燃煤鍋爐,要逐一建立清單臺賬。工業鍋爐“煤改氣”要堅持“以氣定改、以供定需”,在落實供氣合同的條件下有序推進。


地大熱能可提高地熱能供暖項目開發效率,有利于增強公司市場競爭能力,加快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在“雙碳”目標下,作為地熱能主力的能源企業也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地大熱能通過地熱能“+ ”多能互補模式,將地熱這一地球本土的未來能源和來自太陽系的其他可再生能源,諸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結合起來一并加以開發利用,打造多能互補儲/供能系統。

 地熱能因地制宜清潔取暖-地大熱能-綜合智慧能源


《方案》明確,各地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相關決策部署,按照《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全面梳理排查擬建、在建和存量“兩高”項目,對“兩高”項目實行清單管理,進行分類處置、動態監控。

 

根據要求,2021年10月底前,各省(市)要將散煤治理確村確戶清單、鍋爐清單、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情況等報生態環境部2022年4月15日前報送秋冬季攻堅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