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資源開發(fā)利用

江西地區(qū)地熱資源分布特征

摘要:江西地區(qū)是我國東南沿海地熱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區(qū)內分布豐富的地熱資源,而且這些地熱資源的形成與當地的地質構造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如該區(qū)的區(qū)域斷裂、白堊系以來斷陷盆地、巖漿巖等。地熱資源呈現出地域性和分帶性的特點分布。下文主要對江西地區(qū)地熱資源分布特征進行探討,希望能為開發(fā)和利用地熱資源提供一些參考作用。
 
關鍵詞:地熱資源;地質構造;江西地區(qū)

江西地區(qū)有著非常豐富的地熱資源,而且這些地熱資源分布,和當地的地質構造格局、區(qū)域水文地質條件以及地熱背景等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探究江西地區(qū)地熱資源分布特征,對開發(fā)利用地熱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結合工作實踐,對江西地區(qū)地熱資源分布特征進行分析探討,以供參考。江西地區(qū)地熱資源形成過程當中,由于地質構造條件、熱源性質和熱量傳遞方式不同,主要的地熱資源分為三種,分別為:火山巖漿活動型、隆起山地對流型、沉降盆地傳導型。
 
一、隆起山地對流型
 
(一)懷玉山—武夷山地熱帶
該帶共有 23 處溫泉出露,主要處于 40~45℃溫度范圍,區(qū)內有著非常豐富的地熱,開發(fā)程度非常低。震旦系與早古生代地層主要地層出露。加里東期北東向穹狀復背斜,主要受印支期和燕山期斷塊作用影響發(fā)生抬升,發(fā)育非常突出的斷裂,不僅包括南北側區(qū)域的深大斷裂,同時也有非常突出的北東走向斷裂。存在強烈的燕山期巖漿活動,震旦系地層與寒武系地層在該區(qū)廣泛出露,瑞金會昌一帶出露沉積蓋層,在西側斷陷盆地當中,發(fā)育中新生界,展布方向為北北東向。斷裂對西部起著明顯控制作用。主要發(fā)育北東向以及北北東向斷裂特征,對中生代盆地起著明顯的控制作用,晚古生代盆地也受控于這些斷裂。
(二)幕阜山-羅霄山地熱帶
共有 29 處溫泉出露,處在 40~60℃溫度范圍,主要包括四個區(qū)塊,分別為幕阜山、九嶺山、武功山和羅霄山等,構造隆起帶主要表現為北北東向。
(1)幕阜山區(qū)塊主要不在九瑞和贛北之幕阜山區(qū)域上,展布方向主要為北東東向,古元古界以及古生界是該區(qū)的主要地層特征,褶皺主要為晉寧期,非常的復雜而又強烈,發(fā)育非常突出的斷裂,尤其是近東西向非常發(fā)育,具有十分大的規(guī)模,北北東向以及北東向斷裂相對次之,燕山期以及晉寧期巖漿活動非常突出,主要酸性鹽類以及中酸性鹽類是其主要的巖性特征。
(2)九嶺山區(qū)塊主要位于永修至湘贛邊界區(qū)域上,展布特征呈現北東東向以及近東西向。該區(qū)裸露褶皺基底,不發(fā)育沉積蓋層。北東向以及近東西向鍛煉非常重要,同時還有平凡而又強烈的巖漿活動。火山巖主要為中上元古界,同時還有火山碎屑沉積巖。
(3)武功山區(qū)塊延展特征呈現北東向,深大斷裂控制其周圍,屬于斷裂隆起地塊,普遍發(fā)育震旦系,在南側邊緣分布寒武系,發(fā)育明顯的斷裂特征,主要呈現北北東向以及近東西向和北西向三組。
(4)羅霄山區(qū)塊,震旦系地層以及寒武系奧陶系地層在區(qū)內廣泛出露,形成褶皺基底,發(fā)育明顯的斷裂特征,主要呈現北北東向和北西向展布,主要表現為斜沖斷層與逆沖斷層。普遍發(fā)育巖漿巖,主要為中性的花崗巖以及酸性和超酸性的花崗巖。
(5)南嶺緯向構造地熱帶。展布特點呈現近東西向,震旦系、寒武系地層在出路比較普遍,地層沉積局部還有三疊系和泥盆系。小型斷陷盆地分布中生代地層,基底褶皺呈現近南北向展布,還有的為東西向以及北西向,晚古生代泥盆和石炭系地層共同組成蓋層褶皺,規(guī)模較小,主要的斷裂呈現北西向北北東向以及近東西向和北東東向幾組。具有非常強烈的巖漿活動,燕山期和加里東期活動比較突出。有10處溫泉出露于該區(qū),區(qū)內的近東西向斷裂以及北北東向斷裂和北東向斷裂對溫泉起著明顯的控制作用,溫泉溫度主要處在47~53℃的溫度范圍。。
(6)萍鄉(xiāng)~樂平坳陷碳酸鹽巖分布區(qū)地熱帶,該帶展部方向主要為北東東向,深大斷裂控制著該帶的南側。第四系廣泛覆蓋西段區(qū)域,出露較少的基巖,中生代地層以及晚古生代地層出露較少。斷裂作用因素影響,導致東段區(qū)域發(fā)生切割與抬升,普遍裸露褶皺基底,該區(qū)有著非常突出的基底褶皺,蓋層褶皺相比非常弱,發(fā)育明顯的斷裂構造,特別是北東向和北北東向最為突出,有的延伸數十米,有的延伸數百米甚至高達上千米,和蓋層褶皺軸向相比斷裂與之呈現一致的走向特點,巖漿活動不是非常發(fā)育,有九處溫泉出露于該區(qū),溫泉的溫度主要處于26~40℃的范圍。以上這些地熱帶主要在江西省地殼隆起山區(qū)分布,區(qū)內的近東西向以及北北東向斷裂構造,對這些地熱帶起著明顯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現為近代沒有火山和巖漿活動影響,這些地熱帶的增溫熱源主要為大地熱流,在地溫梯度上,主要呈現為略為偏高或者正常值,地下水的徑流排泄以及循環(huán)深度,決定著溫泉溫度高低。
 
(二)沉降盆地傳導型
 
江西省存在非常多的中新生代盆地,有 18 個面積達到200km2 以上,同時還有八個面積1000km2 以上,鄱陽湖盆地是其中面積最大的一個。
⑴陽湖斷陷盆地,在江西省中新生代斷陷盆地當中,該盆地的面積最大,達到 10680km2。該盆地是基于萍樂坳陷帶斷陷前提下發(fā)展而來的,盆地特點主要為單斜構造盆地,贛州組(白堊系)河湖相碎屑沉積是盆地的主要特征,紫紅色的砂巖和磚紅色的砂巖是其主要的巖性特征,同時還有粉砂巖以及含礫砂巖和泥巖等,達到4600米的沉積厚度,雙橋山群變質巖(古元古代)是盆地北部的主要基底,石炭系(晚古生代)以及二三疊系夾碎屑巖的碳酸鹽主要基底特征。地溫梯度主要處于3~4℃/100m,平均在3.46℃ /100m。46~54℃地溫主要分布在一千米的深度范圍,70~80℃主要分布在兩千米的深度范圍。
⑵泰斷陷盆地,該盆地主要在江西省的中部地區(qū)分布,達到4500km2 的盆地總面積,該盆地屬于中新生代斷陷盆地,面積居于省內第二,建造特征主要為含膏鹽的白堊紀紅色建造特征,列隊盆地四周起著明顯的控制作用。贛州組(白堊系上統(tǒng))以及南雄組地層是該區(qū)的主要層基地層特征,古近系沉積主要分布在北部,晚古生代隆起褶皺(近東西向)控制著中部吉安以南一帶,盆地當中的水溫不高,主要處于3.77℃/100m地溫梯度范圍。⑶江斷陷盆地,該盆地達到 3600km2 面積大小,延伸方向主要呈現北東東向和北東向,盆地屬于斷線向斜盆地,受印支運動影響褶皺前提下產生的斷陷箕狀盆地,南斗北緩南段北超的結構特點,豐城婺源斷裂以及萍鄉(xiāng)廣豐斷裂控制著盆地兩側,白堊系第三系紅層是盆地的主要特征,有約4500米的沉積厚度。碳酸鹽巖(晚古生代)分布于紅層之下。江西地區(qū)沉積盆地傳導型的地熱資源,具有非常厚的蓋層特點,在保溫作用上效果較好,中新生代碎屑物質是熱儲層的主要組成,紅層基底碳酸鹽巖與滲透儲層融化之后,形成深部的儲礦層。存在非常清晰的層狀熱儲結構,具有較差的資源補給特征,補給特點主要為側向,存在較短的逕流途徑,排泄特點呈現隱伏特征,地溫以及熱流梯度,與地殼平均值相比略高或者正常。
 
三、結語
 
江西地區(qū)有著非常豐富的地熱資源,但是勘探開發(fā)研究程度不高。區(qū)內的地質構造于地熱資源的形成和分布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沉積盆地傳導型以及隆起山地對流型是該區(qū)地熱資源的主要特征。斷裂構造明顯控制著隆起山地對流型地熱資源,具有非常高的地熱溫度,而且具有很好的資源補給作用,存在良好的開發(fā)利用前景,但是對于沉積盆地傳導型地熱資源來講,補給條件不是很好,存在較短的逕流途徑,排泄特點呈現隱伏型,地溫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