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地熱溫泉
河南省魯山縣五大溫泉開發前景分析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 發表時間:2021-10-29 10:42:47瀏覽次數:1986
1 五大溫泉概述
河南省魯山縣石人山風景名勝區為2002 年國務院審批通過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是AAAA 級景區,區內旅游資源豐富,有一級景源7 處、2 級景源17 處、三級景源17 處、四級景源10 處,總面積268km2,是以自然山水為主體,以人文資源為依托,以觀光游覽、休閑度假、科普教育、尋根問祖、生態保護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國家重點名勝區[1]。為開發石人山旅游資源,魯山縣人民政府于2004 年4 月編制了《石人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03—2020)》,該規劃依據風景資源分布特點、風景游賞組織結構和游客分布等方面的因素,確定總體布局結構為“一條溫泉旅游度假帶、三個核心游覽區、三條不同性質游覽線”,簡稱為“一帶、三區、三線”[2]。
所稱“五大溫泉”,是指位于魯山縣西部,沿沙河漸次出露的上湯、中湯、溫湯、下湯、堿場溫泉。其分布地帶處于伏牛山腹地,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石人山主峰玉皇頂海拔2153m,東部堿場附近海拔148m,主要為東西向展布的花崗巖丘陵。五大溫泉近等間距斷續出露,上湯海拔275m,中湯及溫湯海拔220m,下湯海拔179m,堿場溫泉海拔148m。五大溫泉形成于同一地質構造背景,其水熱活動及水化學特征具相似性。南北水熱邊界所圍限的地域,可謂“地熱走廊”,其間匯集的大氣降水、地表水沿基巖斷裂、裂隙下滲,經深循環加熱形成地熱流體,在向東運移的過程中,由于局部受阻而沿斷裂上涌溢出地表形成溫泉。五大溫泉天然排泄量為101.58m3,可開采量176.96m3/h。
五大溫泉水質分析表明,水化學類型為HCO3·SO4-Na型或SO4·HCO3-Na 型,礦化度0.4~0.5g/L,pH 值8.10~9.04;含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尤其是含有氟、鍶、偏硅酸、鐳、氡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組分,可命名為偏硅酸-氟醫療熱礦水,有明顯的浴療效果。
2.1 上湯地熱田上湯出露于沙河南岸一級階地,高出沙河8~18m,有12 個泉眼,競相溢出,故又名亂湯。泉群距車村-下湯斷裂820m,熱儲巖性為燕山期似斑狀花崗巖,上覆約4.0m 左右的第四系亞粘土及砂卵石薄層。發育有5 條北東向斷裂和三條北西向斷裂,泉群出露受斷裂構造控制,總流量超過53.35m3/h。上湯地熱井位于北東向、北西向斷裂的交會處,地熱井深81.18m;測溫曲線表明:
淺部由于冷水的大量混入,溫度較低,第四系揭穿后,水溫迅速增高,至強裂隙帶,井口水溫達到61℃,自流量達137.29m3/h(表2)。
2.2 中湯、溫湯地熱田中湯、溫湯位于上湯東10.5km,北距車村-下湯斷裂1420m、2240m。中湯出露于沙河北岸中湯村,高出沙河8.3m,曾有泉群出露,流量達10.7m3/h,水溫61℃。溫湯位于沙河南岸一級階地后緣,與中湯隔河相望,相距820m,流量2.20m3/h,水溫49℃。
中湯熱儲層巖性為燕山期中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上覆薄層洪積物;溫湯熱儲層巖性為晉寧期片麻狀含中斑中粒云母鉀長花崗巖,也上覆薄層洪積物。中湯、溫湯地熱田斷裂構造極其發育,熱液活動明顯。溫泉出露受南側北東向、北東東向的斷裂構造控制。
2.3 下湯地熱田下湯位于中湯東10.5km,北距車村—下湯斷裂3100m,南距水磨莊—粟村斷裂約500m。下湯出露于沙河北岸下湯街西北角,距沙河岸邊150m,高出沙河約4.0m。下湯舊稱御湯谷,《水經注》曰皇女泉。亦呈泉群出露,7 個泉眼呈東西向展布,總流量30.71m3/h,水溫64.0℃。據當地中學的楊紹華老師觀測: 1976 年四川松潘地震時,水溫驟升至73.0℃,同年河北唐山地震時,水溫又突降至54.0℃。下湯出露于北西向斷裂與東西向斷裂交會處,熱儲層巖性為燕山期中斑狀中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除北部分布有熊耳群安山玢巖外,周圍均為燕山期花崗巖。該地熱田地熱流體可開采量49.6m3/h,含熱能2.91MW(9.19×1013J)[3]。
2.4 堿場地熱田位于沙河地熱帶東端,西距下湯10.8km,東距魯山縣城10.0km,北距車村—下湯斷裂1400m 左右,南距水磨莊—粟村斷裂約750m。溫泉地處沙河一級階地,大面積第四系覆蓋,下伏熱儲層為熊耳群安山玢巖,南部丘陵已出露地表。大堿場村北300m 曾出露溫泉3 處,受北西向、北北東向斷裂控制,位于斷裂交會處,水溫27℃~35℃,總流量110.88m3/h。1990 年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致3 泉均不自流。1992 年以來,開發單位在溫泉出露區施工地熱井多眼,目前使用2 眼,總開采量約17.5m3/h。該地熱田地熱流體可開采量100m3/h,含熱能4.12MW(1.30×1014J)[4]。
《水經注》載:“上泉水熱如沸,中泉平溫,下泉微溫,俗呼上、中、下湯。去縣六十里,居民引為沐浴池,能愈瘡痍宿疾”。《河南通志》曰:“溫泉在魯山縣,舊名皇泉,商后嘗浴其處”。宋代文學家晁衡之沐浴后,留下“太真獨待溫泉傍,鯨甲龍鱗影清絕”的詩句;宋代詩人范純仁寫下了“山前陰火煮靈泉,昔日曾臨萬乘尊,歷盡興亡只如此,不隨世俗變寒溫”的名篇。早期開發利用主要用于人體泡浴醫病以及居民屠宰牲畜、家禽,大部分泉水白白流失。20 世紀80 年代,由于地熱勘探工作的進行,才拉開了開發的帷幕,且由泉采過渡為井采為主,并納入《伏牛山旅游總體開發規劃》。
河南省政府在發展伏牛山旅游戰略中提出加快伏牛山生態旅游發展要突出特色,打造伏牛山生態旅游整體品牌,樹立“生態伏牛、休閑勝地”旅游主題形象,依托“山、水、林、湯、龍”五大特色旅游資源,打造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山地度假三大品牌。其中,打造中國山地度假知名品牌是以白云山、老界嶺、龍峪灣和石人山、魯山溫泉群(上湯、中湯、下湯)為主體,突出生態觀光、溫泉度假、山地避暑、健身休閑優勢,建設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由此可見,五大溫泉資源是伏牛山生態旅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
4 結論與建議
河南魯山縣五大溫泉是石人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區之一,具有豐富的地熱資源,不僅有較高的溫度,而且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偏硅酸—氟醫療熱礦水。五大溫泉不但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還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建議逐步建成串珠狀“溫泉城”,做到“綜合利用,梯級開發”,擴大開發利用領域,建設面向高端市場的高標準旅游度假區。此外,還應加強地熱地質勘探工作,進一步探明地熱儲量,為合理開發和保護提供依據;盡快扭轉開采無序、監管不力的被動局面,切實加強地熱資源開發管理,督促開發企業申辦采礦許可證,依法開采地熱資源;盡快建立健全地熱動態監測網絡,進行地熱動態預測預報工作,制定和實施地熱資源保護方案,防止地熱資源枯竭,杜絕熱污染、水污染和地熱地質災害。
致謝:衷心感謝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張德禎教授對本文撰寫的指導和幫助!
上一篇 > 基于旅游產業集群理論的洱源縣溫泉旅游開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