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勘查

我國深層地熱資源勘探的基本現狀

  豐富的地熱資源儲量為加快深層地熱勘探提供了基礎/九五0期間,利用遙感技術、地熱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同位素地質、鉆探工程以及諸多試驗分析,初步查明我國地熱資源可采儲量相當于416265@1011T標準煤,其中新生代盆地可采地熱面積6102@105Km2,相當于118716@1011T標準煤。裂隙型地熱資源高溫水熱系統187個(熱儲溫度大于150e),初估發電潛力61744@106Kw[1]。
 
  深層地熱分布規律認識的深化為加快勘探步伐提供了有利條件隨著石油、天然氣資源深層開采技術和相關理論的日臻完善,對地熱資源深層的認識亦不斷深化,具體表現在:地熱儲藏類型更加復雜,已發現構造、地層超覆和火山巖體等多種成因的地熱田;b.熱儲層類型多樣化,除了較為常見的新生界第三系砂礫巖和火山巖可作為有效熱儲層,奧陶系灰巖和基巖風化殼亦可作為有效熱儲層。深層地熱分布富集規律認識的深化為優選目標提供了理論依據,為加快深層地熱勘探提供了有利條件。
 
回灌技術的日見成熟使加快深層地熱勘探步伐成為可能國外許多大型地熱田,尤其是用于發電深層地熱田都已成功采用了回灌技術。如巴黎盆地含鹽度達30g/L的熱水開采,通過回灌解決了鹽分污染的問題。美國的蓋塞爾斯、菲律賓的馬克班和日本的大岳、鬼首、八丁原等地熱田回灌都已具有相當的規模。
 
  回灌技術雖然在我國起步較晚,但經過廣大地熱科技人員的刻苦攻關,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這對加快我國地熱資源尤其是華北和東南沿海地區深層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和利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許多不利因素增加了深層地熱勘探的難度
 
  1)地質條件復雜。我國地質情況復雜,斷裂構造極為發育,而我國地熱田大都與斷裂有關,即使是淺部的第三系地熱開采也受到各種斷裂構造的困擾。由于許多地熱田所處的斷陷區相對埋深較大,地震資料的可靠程度低,許多斷裂主要依據重力、磁力資料確定。由于總體勘探程度較低,資料的可靠程度差,斷陷的分布及其范圍、斷陷中的巖性組合尚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而深層勘探難度較大。
 
  2)資金、技術力量及裝備缺乏。由于我國現階段的地熱利用層次普遍較低,且基本上屬于就地消費,加之國家經濟實力所限,地熱勘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經濟的制約。在少數發達地區,如京、津、西安等地,地熱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產業,并呈現良性循環,而在絕大多數地區,由于經濟相對落后,相關的資金、技術力量和鉆探裝備缺乏,在地熱開發上緩慢發展甚至停滯。許多地熱蘊藏豐富的地區由于諸多原因至今未能開發利用,由此也影響了我國地熱研究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