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地熱分布規律
貴州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
文章來源:地大熱能 發布作者:地大熱能 發表時間:2021-10-26 11:11:26瀏覽次數:2683
貴州省位于中國西南的東南部,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云南、北接四川和重慶市。貴州地貌屬于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嶂,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亙,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秀麗古樸、風景如畫,是世界上巖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有最絢麗多彩的喀斯特景觀。
貴州省地處華南板塊內部,可分為“一塊二帶”的構造單元,即揚子陸塊、江南造山帶和右江造山帶。區域上經歷漫長地史時期的多種地質事件,特別是新構造作用及其青藏高原隆升對新近紀以來貴州地形地貌形成的影響至深,區域性活動斷裂以NE向和NNE向為主。遍布全省的NE、NNE向多期復活斷裂主要表現為大型壓扭性左旋平移走滑斷裂束,總體上呈SE向NW推覆,組成一系列疊瓦式推覆體。該系列斷裂構造具有切穿性強、連續性好、水熱活動明顯的特征,它是貴州省最主要的導熱、導水構造。
貴州省地下熱水資源主要出露于NNE或NE向背斜核部的張性斷裂帶、NEE向張扭性斷裂帶及二者交匯部位,主要分布于興義-都勻-劍河一線以北、畢節-興義以東和劍河-石阡-印江以西的廣大地區,尤以黔北、黔東北、黔中和黔西南分布。全省現已發現溫泉91處,具有地熱地質資料的勘察和開發利用鉆孔48個。
4、貴州省地熱資源類型
4.1斷裂深循環型
貴州大部分屬四川盆地南東側前陸褶皺沖斷帶,是陸地內部地殼長期的面型隆升區,其構造樣式主要由侏羅山式褶皺和江南式褶斷帶組成,屬于較典型的褶皺山系。斷裂構造較為發育,特別是活動性斷裂作用明顯,深循環的地下水沿著構造破碎帶上升至地表和地殼淺表部分,常以溫泉形成出露,并較廣泛地分布于該省境內。
4.2沉積盆地型
貴州北部的赤水和習水,屬于四川盆地邊緣,為中生代大型坳陷盆地組成部分。地殼淺表部侏羅紀、白堊紀地層褶皺舒緩寬闊,伏于其下的海相三疊紀、二疊紀碳酸鹽巖發育。中生代晚期,地殼穩定下降過程中,地下水流體進行水循環,在上述碳酸鹽巖中形成與石油、天然氣或鹽類礦產相伴生的沉積坳陷盆地型熱鹵水。
5、貴州省地熱資源分布規律
5.1與熱儲類型的關系
不同的地質構造條件下儲集層和保溫蓋層的組合體中地下熱水的賦存和運移狀態差異較大,該省的地下水熱儲類型主要為三類:層狀熱儲、帶狀熱儲和混合型熱儲。層狀熱儲具有層狀或似層狀結構,貴州從震旦系到三疊系的碳酸鹽巖巖溶含水巖層,具有厚度穩定、巖溶發育、滲透性好和熱導率高的特征,當其下伏和上覆具良好的隔水保溫蓋層時,即可構成層狀熱儲,該類儲集構造在貴州分布較廣,以黔中、黔北、黔東北地區的背斜為代表。帶狀熱儲往往是在活動斷裂帶附近,由于斷裂帶規模較大、巖石破碎、導水性強的特點,使得地下熱水呈帶狀分布,該類溫泉由于導熱導水斷裂延伸遠,其補給范圍廣、徑流遠、流量一般較大,以息烽溫泉、黔東南分布區為代表;混合型熱儲是層狀和帶狀熱儲共同存在的一種熱儲形式,是貴州省最主要、最常見的類型,在層狀熱儲的基礎上,由于斷裂構造的發育,是的地下熱水沿斷裂帶相對富集,從而在地下熱水初級構造總體均勻的基礎上出現局部不均勻的特征。
5.2與活動性斷裂的關系
從貴州省地下熱水資源形成的構造條件看,地熱異常點主要分布于區域性大斷裂束、褶皺束帶及短軸狀背斜傾伏端,北東向多期復活斷裂與燕山期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構造帶復活部位常見熱水出露。其中貴州省內控制溫泉分布的主要區域性大斷裂有:松桃-榕江斷裂、赫章-濫壩-盤縣斷裂、濫壩-貴陽-三穗斷裂等,沿這些斷裂帶均有熱礦泉出露。
5.3與地層巖性的關系
根據貴州省不同地質年代地層巖性及組合特征,其地熱資源儲存單元分為:1)出露于上震旦統燈影組碳酸鹽巖熱礦水中,零星分布于大方、金沙、習水、仁懷、清鎮、息烽、開陽、甕安、福泉以北及黔東北、黔東南地區,熱儲層為震旦系上統燈影組白云巖,蓋層包括下寒武統牛蹄塘組炭質頁巖、硅質巖夾透鏡狀磷塊巖,明心寺組頁巖、砂質頁巖和金頂山祖薄層砂巖、粉砂質頁巖;2)出露于下寒武統清虛洞組至下奧陶統紅花園組碳酸鹽巖熱礦水中,分布于黔中、黔北、銅仁-鎮遠-都勻一線、玉屏-丹寨-三都一線白云巖含水層中,熱儲層為紅花園組-清虛洞組,以白云巖為主,蓋層為下二疊統底部至湄潭、大灣組,以碎屑巖為主;3)出露于上泥盆統望城坡組至下二疊統茅口組碳酸鹽巖熱礦水中,零星分布于貴州南部,熱儲層為望城坡組-湯粑溝組灰巖、白云巖,蓋層為石炭系祥擺組、舊司組石英砂巖、頁巖、泥晶灰巖、鈣質泥巖;4)出露于下石炭統至下二疊統碳酸鹽巖熱礦水中,分布于貴州北部、中部、東部臺地邊緣沉積區,熱儲層為上司馬平祖,蓋層為灑志組-梁山組;5)出露于下二疊統碳酸鹽巖熱礦水中,熱儲層為茅口組-棲霞組,蓋層為飛仙關組-峨眉山玄武巖。
6、其他
上一篇 > 內蒙古自治區地熱資源分布規律
下一篇 > 重慶地熱資源分布規律